 |
郭靖老师在亚琛工业大学 |
土木工程学院 郭靖
非常感谢学校提供平台,让我参加“中德教师交流项目”。通过赴德研修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对德国的社会环境、风土人情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进一步提升了专业知识,对教育教学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于2014年10月7日登上了飞往法兰克福的航班,经过12个小时的飞行,终于抵达法兰克福。之后又乘坐火车到达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亚琛市,这里有我要去的大学——亚琛工业大学(简称:RWTH),自此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研修学习。
现在回想起在亚琛的日子,学习、生活的细节还历历在目,从第一次买东西、第一次乘坐公交车、第一次问路、第一次去学校,因为陌生而忐忑不安,到后来的轻车熟路,这些都是我生命中宝贵的经历。现在我把在德国学习的收获和感受总结如下,希望能对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尽一份力。
一、校园建设
这里的学校都没有大门和围墙,学校的建筑物都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后来我了解到,因为亚琛工业大学非常有名,来这上学的人非常多,亚琛市因此而存在。所以在亚琛,几乎半座城市都属于亚琛工业大学的范畴。在这里,各个院系都有独立的教学楼,甚至图书馆都是独立的。也就是说,各个院系的学生,他们上课的地点都是固定的,活动的场所基本上也是固定的,如果和其他院系没有交集的话,可能都不知道其他院系的教学楼具体在什么地方。
亚琛工大的校园和整个城市融为一体,如果不仔细看标识牌的话,根本不知道这个建筑物是教学楼还是普通住宅楼,因为建筑风格是一致的。另外,校园的绿化也做得非常好。
二、教学设施
各个院系的教学楼各具特色,教学楼内设施先进齐全且人性化,每个教室基本上都配有洗手池、投影仪、幻灯片播放机等。并且投影仪在强光条件下投射的影像非常清晰,这是值得我们改进的地方。在教学楼内配有自习室,供学生使用。
三、图书馆建设
各个院系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就在教学楼里。学院内部的图书馆都很小,只有几间办公室大小,学生一般在自己学院就可以借到所需书籍。学校也有一个总图书馆,当学生需要在学校图书馆借书时,一般需要在网上查到书籍索引码,到图书馆后由工作人员到库里去拿书,所以在校图书馆外围一般看不到书籍,学生需把背包放到外面才能入内去借阅。在图书馆不能上自习,如需自习可到专门的自习教室。
四、学院设置
一个学院由多个研究所或教研室组成,划分非常详细。以土木工程学院为例进行说明。
土木工程学院共划分21个部门,分别为建筑科学研究所、建筑与工程管理研究所、施工管理和项目管理部、节能建筑教研室、建筑结构教研室、混凝土结构研究所、钢结构研究所、交通运输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城市水管理和城市垃圾研究所等。在一个学院内部各个研究方向只能成立一个部门,也就是说各研究所、教研室的研究范畴不能相同。但是,在不同学院可开设相同的部门,如土木工程学院中有建筑结构教研室,建筑学院中也有建筑结构教研室,但是这两个教研室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并不是重复设立的。
另外,在人员设置方面,每个教研室只有一个教授,其他都是工作人员,除了教授就是助教,没有讲师、副教授职称。只有教授可以在报告厅上大课,助教只能上小课,同一门课程可由多个助教上课。
各专业总学分不同,但总体来说分为三大模块,我将其称之为必修、选修、扩散选修。每一模块的学分也有要求,就是说学生选课时,不仅总学分要达到学校要求,各个模块的学分也要达到标准。必修课选择余地较小,学校提供必修课程的总学分和要求学生达到的学分相差较少,因此必修课程基本上都要选择。选修课为本专业选修课程,提供课程的总学分和要求学生达到的学分相差较大,因此学生的选择余地较大,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课。扩散选修可视为跨专业选课,即可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其他学院开设的课程,如土木工程学院中城市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可选择建筑学院所开设的城市规划课程。学生选课范围较广,可根据专业需要或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课。
选课时,学生可以选择只上课不考试,也可以选择既上课又考试,必须注意的是只有考试才能拿到学分。也就是说如果只选择上课不参加考试的话,即使课堂上表现突出,也是拿不到任何学分的。这里的考试形式多样化,不仅有闭卷考试,还有交作业(作品)、答辩、面试等,由任课教师自由选择。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生们可在网上登入自己的系统,查看本专业各学期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类似于我校编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进程安排,也可以查看各个教研室每周的课程设置情况,查看上课的时间、地点、授课内容、任课教师等信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同一门课程可能由不同教研室同时开设,并且最终考核内容相同,但侧重点不同。如建筑设计课程,最终要求学生提交工程图纸,但有的教研室注重结构设计方面,有的教研室注重水电设计,有的注重消防设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课程。并且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同一门课程,这与扩散选修相一致。由于各专业学生的选课情况不同,上课时间也很难统一,所以上课时间灵活,有的课程中午12点多、1点多上课,有的课程下午6、7点,7、8点上课,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调整上课时间。
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考核方式的灵活性,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并且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基本听不到嘈杂的声音,没有学生交头接耳、吃东西,都在认真听讲,并且笔记做的非常全面。课余时间,学生都在忙着做设计,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里的学生之所以这么认真,自身素质高是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是由考核制度决定的。这里的考核制度非常严格,根本没有老师考前会给学生划重点,全凭学生自己复习;对于设计类课程,更是需要学生自己努力,每个学生的任务都不相同,根本不会存在抄袭的可能,所以学生只有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有可能通过考核。如果不能通过考核,就拿不到学分不能毕业,这里的学生有上很多年学都不能毕业的情况,所以为了顺利毕业,学生们都非常努力,这也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
六、实验、实训建设
在亚琛工大,各专业实验、实训室,甚至是同一专业的实验、实训室由于作用不同,都分布在学校不同的地方。实践课程是按学期上课的,并且分成小组小班授课,由不同的教师指导,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里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操能力。
七、德国风情感受
在研修学习的三个月里,我了解到了德国的社会风情,无论是德国的公共基础设施,还是德国人的素质和做事风格都令人叹服。在公交车上,会有专门停放轮椅、婴儿车的地方;每当公交车上下客时,车身都会向乘客倾斜,为乘客提供方便;当有残疾人乘坐轮椅上下车时,在车门处的板面可以翻起,向下形成斜坡,并且大家都会帮忙推轮椅。在德国的每个角落都体现了其环保意识和再回收利用意识。在我们租住的房间里,就放有三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装剩菜剩饭、纸张和塑料品。德国的公共基础设施也是相当人性化的,火车车厢的设计、楼梯坡道的设计、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设计等等,都给人予以便捷。德国人的做事风格可谓认真务实,整体对社会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管理的局面。在公共场所如有人做了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就会有人上前阻止,这正是我们所欠缺的,值得我们反省学习。
总之,通过这次研修学习,我收获很大。我们应该借鉴德国高校的长处,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组织,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大氛围。这次难得的学习经历,对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具有深远的意义。再次感谢学校给我这样宝贵的机会,我一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发挥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