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骨干教师赴台湾二所科技大学学术交流总结

供稿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5-02-07

走出去、走进去、走回去、走上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台湾职业教育浅析与启示

中州科技大学

一、学习内容

82031日,由我院王津副院长带队、教务处处长、高职研究所所长及各二级学院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一行26人赴台湾中州科技大学、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两所高校进行了交流学习。在台湾培训期间,我院教师深入与台湾同行就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开发与改革、学生就业及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学习主要内容如下。

1.中州科技大学1969年创立,2011年改名为中州科技大学,并整合原工、商管、健康与照顾、数位内容等四学群成立工学院、管理学院及健康学院。学习内容如下:

序号

内容

主讲人

1

工学院简报

吕俊锋博士、工学院院长

2

管理学院简报

陈彦佑教授、副校长、管理学院院长

3

健康学院简报

黄仕政博士、健康学院院长

4

台湾技职教育现状

柴御清博士、董事长

5

校企合作之产学合作与应用

郑朝旭博士、研发长/邱铭杰博士/廖俊煌博士

6

技职高校之推广教育实施辅导与证照制度之建立辅导

谢清隆博士、处长

7

参观彰化县教育局、彰化县埔盐乡大有社区发展协会

8

技职教育通识课程设计

陈盈妃博士、主任

9

与工学院、管理学院、健康学院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教法、评量、综合、课程设计实训等方面对口交流

 

2.建国科技大学:建国科技大学位于台湾彰化县彰化市,前身为私立建国商业专科学校,创立于1965年,1999年改制为建国技术学院,2004年改名为建国科技大学,该校与国际间各知名大学学术交流往来密切,特别设立了专责单位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办理国际合作与交流相关企划、执行、参访、联络、及接待等业务。主要学习内容如下:

序号

内容

主讲人

1

办学成果简介与校园导览

黄清和副校长

2

推动技职教育全球化的理念与实践

柯王孙鹏(原副校长)

3

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蔡吉胜教授

4

台湾职业教育课程、创新规划、设计理念与实践成果

黄清和博士、副校长

5

教学品质保证系统规划设计及建构

刘柄麟博士、教务处长

6

学生事务管理创新模式——四辅合一系:

丑伦彰博士、学务长

7

建国科大旋转机械与热传实验室简介

曾宪中博士、工程学院院长

8

座谈会

9

企业参访

 

建国科技大学

 

二、台湾技职教育的基本构成

台湾技职教育可从行政层面和学校层面叙述。行政层面主要指教育部及县市教育局(处);学校层面主要指高职、专科、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等四种类型。

1.技职教育行政制度

台湾的技职教育行政体系分为中央、直辖市及县市两级。在中央教育部,其下设有技术及职业教育司(简称技职司),负责掌理技职教育业务,并直接主管及督导科技大学、技术学院及专科学校之业务,另设有中部办公室,负责督导直辖市以外的公私立职业学校。在直辖市部分,台北市及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负责掌理各自所设立之职业学校业务。在地方县(市)部分,县(市)政府的教育处(局)掌理督导所辖县立中学之职业教育,但此部分学校数较少。

2.学制

1)高级职业学校:高级职业学校实施的是衔接国中的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并列,分为职业学校(含高中附设职业类科)及综合高中两种。毕业生可就读二专、四年制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高级职业学校采取分类设置,大致类别为农业、工业、商业、海事水产、家事、艺术等。

在综合高中,高一时课程未作分化,只提供较多基础课程、生涯规划及职业试探课程,高二时才开始依学生性向分为学术课程、准备就业或升读四技二专。毕业生可以升入普通大学,亦可升入高等技职院校(二专、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等继续就读。

2)专科学校:专科学校依修业年限可分为二年制及五年制二类。依上课时间不同,分为日间部、夜间部(进修)两种。二专招收职校或高中毕业生,五专招收国中毕业生,毕业生可获副学士学位。

3)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旨在培养高级技职专业人才,简称技职校院。技术学院偏重专业人才养成,科技大学偏重整合型人才的养成,科技大学至少包括三个学院或十二系、所以上。技职校院设学士、硕士及博士班,招收高职、综合高中毕业生。台湾教育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学科教育体系与大陆相同,技职教育体系比大陆完整,除中职和高职外,还有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

29

研究所

博士

28

研究所

博士班

27

就业就职

工作经验

研究所

博士班

研究所

博士班

26

研究所

硕士班

研究所

博士班

25

大学

医学系(将改6年制)

研究所

硕士班

研究所

硕士班

24

大学

牙医系

药学系(部分)

研究所

硕士班

23

大学

部分学系

二年制

技术学院

科技大学

(二技/在职专班)

22

大学

一般学系

四年制

技术学院

科技大学

(四技)

二年制

技术学院

科技大学

(二技)

21

就业就职

工作经验

20

二年制

专科学校

(二专)

五年制

专科学校

(五专)

19

16-18

高级中学(高中)

高级职业学校(高职)

学科体系

技职体系

13-15

国民中学(国中)

7-12

国民小学(国小)

4-6

幼儿园

年龄

一般教育

1 台湾的教育体系

注:硕、博士就读年限较不固定,博士通常约三到七年,甚至到九年皆有。

 

与学科、技职教育体系相对应,台湾的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和技职型(应用型)大学两类。研究型大学冠名为某大学或某学院,技职型大学冠名为某技术大学或某技术学院。另外,按所有制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台湾现有162所大学,其中研究型大学70所(公立35所,私立35所),技职型大学92所(公立15所,私立77所)。

 

在中州科技大学合影

 

三、台湾技职教育特色

1.职业教育体系独立完整

台湾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从中职、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可自由转轨的学制与多渠道的回流教育体系。可使学生与社会人员在任何阶段均可找到与身程度相适应的求学通道。就读职业教育体系的学生占在校生一半以上。人数众多,形成台湾职业教育一大特色。

2.教育目标明确

秉持协助中小企业产品设计、研发制造、管理与服务的原则,更以健康、绿能、自动化为核心特色,达成培育术德兼修、手脑并用为产业界所乐用之人才的教育目标。

3.产学合作深入而全面

台湾职业教育体系强调产学合作,一方面强调学生的养成教育与企业的需求配合,推动“最后一里路就业学程”、“产学携手”、“启动产业人力扎根”、“试办产业大学“等等计划,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就业。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进行研发,达到教学实务与提高生产力的双赢效果。

紧紧贴近产业需求,调查产业缺工或新兴产业所需人力,以订单班或课程方式,透过“产”“学”互动方式,以做中学、学中做精神培养务实致用人才,提供产业足量专业技术及研发人员。

4.办学精神务实而致用

入学渠道有技优保送及职业资格证加分,方便具有技能优势的学生入学。

入学考试科目也以实务的专业科目为主,与普通教育的考试科目不同。

课程设计强调专题制作及实务学习,并鼓励学生获取专业证书,以证书取代部分课程成绩。

教师方面强调实务经验及专业证书、可依据实务技能等级聘请教师,鼓励教师以技术报告取代学术论文晋升职称。

5.教师实务教学能力突出

强化现任教师实务教学能力,举办寒暑假及学期中下企业研习服务及留职留薪企业深耕服务。

采取“双师制度”聘任企业界专家协同教学,共同规划课程,并指导学生实务专题、校外竞赛、证书考试及展演。

建立完善晋级、评价机制。普通大学的评价方案强调教师的学术研究和取得的学术性成果,科技大学在教师评价中则仅以上述学术标准为参考,主要看教师在产学合作和帮助企业技术提升与技术研发中的表现,以及取得的专利数量等。

6.技能竞赛、双证书制度落实有力

积极组队参加海内外技能竞赛、发明大赛,结合技能竞赛专题制作进行教学,“以赛代训”,落实“创意”、“创作”教学。

辅导学生取得“证照”(专业证书),增强就业能力。以教育部门认可及国际证照为主。

鼓励学生取得“证照”并兼顾质量,各校对学生获取专业证书均有补助及奖励措施,学生获取专业证书列为毕业条件,鼓励教师取得乙级技术士证。

分类制定职业教育体系学生基本能力标准编码,推行专业证照法制化。

7.课程设计理念和方法务实

必修课程少,选修课程多;基础课程分类开设,且体现出“广、浅、新、用”的特点;实务课程占有较大比重。

没有毕业设计,而是在第三、第四学年安排“实务专题”制作课程,一个“实务专题”一般需要1年到1年半的时间才能完成,题目来自企业界,题目可由教师确定或学生自己获取。“实务专题”是台湾职业教育本科课程与普通大学本科课程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州科技大学董事长柴御清博士讲座

 

四、相关启示

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永恒的主题,是高职院校立足的根本,专业建设的路途,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借鉴台湾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我们应从以下方面不断努力,提升自我:

1.完善国际教育合作机制:继续加强与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继续派教师、学生去国(境)外职业院校学习研修。

2.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分类实施,分公共课改革、专业课程、公共选修课程改革实行分类指导、稳步推进;重点突破,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进行重点突破。

3.加强专业建设,重视专业开发,服务区域经济。

4.重视在职师资力量建设,不断引进企业能工巧匠;改革职称晋升条件,政策保障,激励教师教育、科研、产业服务等。

5.持续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手段,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

6.加强实训室管理,积极与区域产业、企业、学校等深入合作,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7.继续校企全方位深度合作,保证教学各环节的企业深度参与,共同育人。

8.完善学生技能鉴定及考核工作,严格取证过程,提升职业资格证的社会认可度。

9.积极推进各项学生技能竞赛,尽快参与国际竞赛。

10.重视学生通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特长的发展。

 

建国科技大学工程学院院长曾宪中博士介绍研究室
学员在镐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实地参访1
中州科技大学工程学院实训室
教师实务作品参观
建国科技大学合影
陕西工院汽车与物流学院院长李选芒教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