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受邀出席ICEBIT2025分享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

供稿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5-08-14

8月9日,由印度尼西亚曼达拉理工学院(ITSM)主办的第六届经济、商业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ICEBIT 2025)以线上线下混合模式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通过数字经济和科技创业加速全球连接与创新”为主题,汇聚了中国、美国、马来西亚、东帝汶等多个国家的学界与业界代表,共同探讨数字时代全球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前沿议题。我校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秦景俊受邀作为中国代表,在主旨演讲环节分享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经验,为亚太数字经济合作贡献“陕工智慧”。

秦景俊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亚太地区作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虽呈现出互联网用户占比高、5G基站数量多、数字可交付服务出口量大等繁荣景象,但人才短缺问题突出。2020至2024年,该地区人工智能人才需求增长240%,而供给仅增加35%,生成式AI还造成45%的跨领域技能缺口,复合型数字人才培养已成为区域合作的迫切需求。他梳理了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的典型发展模式,并重点介绍了中国的实践成果: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国家教育数字平台,整合大量机构和企业资源,覆盖众多专业、服务海量人次,其国际版已向多个国家输出课程。我校积极参与其中,通过“中文+技能”双语课程包等举措,为印尼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了大批本土化数字技能人才。

同时,秦景俊提出三点合作倡议:在APEC框架下制定统一标准、建立联盟并发布技能需求白皮书;共建多语种跨文化虚拟训练库,实现“微证书”互认与学分银行跨境联通;开展“数字素养+专业技能”双轨培训,在东盟等地区建设区域培训中心,培养5万名高水平数字工匠并发起亚太数字技能大赛。

本次会议上,各国代表就数字经济政策协调、跨区域技术创新等议题达成多项共识,相关成果将通过 Scopus 等国际平台发布,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我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经验的共享与应用,为构建亚太数字经济合作新生态贡献力量。